• 咨詢熱線:18750678080
    墓碑的主要組成部分
    2019-06-24 18:52 Author:原創 Click:
    具有固定樣式的墓碑一般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組成,這種形制被廣泛采用并延續至今。
       碑座又叫碑趺,早期的碑趺一般都是長方形巨石,較為樸素,僅僅起到固定碑身的作用,漢代開始在碑趺上雕刻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圖案,到南北朝時期“龜趺”開始出現,發展到了唐代,龜趺數量激增,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碑刻,尤其是涉及到宗教方面內容的碑刻普遍使用龜的形態作為碑座如唐玄宗時期的《大智禪師碑》、唐德宗時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北宋宋徽宗親自撰寫的《大觀圣作碑》等。馱碑的龜正式名稱為赑屃,俗稱霸下,民間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這種具有穩定、鄭重之感的碑趺寄寓了雕刻者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希望。

       碑身,也就是鐫刻碑文的主體部分,多為扁長體,正面成為碑陽,反面成為碑陰,左右兩面被稱為碑側。漢碑的碑陰鮮少有內容豐富的,正所謂“漢碑陰,類多題名,或補前碑所未及,無大論著”;到了魏晉時期立碑者開始在碑陰和碑側雕刻精致反復的花紋和圖案,使其具有裝飾性和藝術價值,如北魏神龜年間的《魏故使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領雍州刺史文憲公墓志》的碑側上就刻有四神獸及與它們風格保持一致的云紋;這種形制到了唐代更加普遍,雕刻的技術與美學價值也顯著提升,如唐開元時期的《興福寺殘碑》左右碑側以雙波紋為干線,分別勾勒出鳳凰、舞人、獅子背上的騎士等異域風情濃厚的形象,唐顯慶年間的《道德寺碑》、唐武宗時期的《玄秘塔碑》、元仁宗時期的《大開元寺興致碑》等墓碑上也刻有與碑刻正文互相呼應和補充的圖畫。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碑身的雕刻成現出不斷追求藝術性的趨向之外,其形狀也不再僅是單一的長方形,如北魏太和年間的《宕昌公暉福寺碑》的碑身下部呈弧形向內部收縮,頗為別致的碑身更是呈現出完整、逼真的龜形,體現了我國古人豐沛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

    ? 2元彩票平台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